武當山宮觀群 (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)

更新日期:2016年2月7日 | 覓至房

      猴年講猴,離不開談齊天大聖孫悟空。而大聖爺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事跡,莫過於早年大鬧天宮這一段。其吸引之處,在於戰鬥過程環環緊扣,敵我各自出奇制勝,情節高潮选起;但另一方面,也可能是出於人們對超然世外的好奇,或是對神仙境界的嚮往。因為在西遊記中,對眾仙們的居所-天宮有著精彩絕倫的描寫:

「乍入天堂。金光萬道滾紅霓,瑞氣千條噴紫霧。只見那南天門,碧沉沉,琉璃造就;明幌幌,寶玉粧成。…外廂猶可,入內驚人:裡壁廂有幾根大柱,柱上纏繞著金 鱗耀日赤鬚龍;又有幾座長橋,橋上盤旋著彩 羽凌空丹頂鳳。明霞幌幌映天光,碧霧濛濛遮斗口。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宮,乃遣雲宮、毘沙宮、五明宮、太陽宮、花樂宮,……一宮宮脊吞金穩獸;又有七十二重 寶殿,乃朝會殿、凌虛殿、寶光殿、天王殿、靈官殿,……一殿殿柱列玉麒麟。壽星臺上,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;煉藥爐邊,有萬萬載常青的繡草。又至那朝聖樓 前,絳紗衣,星辰燦爛;芙蓉冠,金璧輝煌。玉簪珠履,紫綬金章。金鐘撞動,三曹神表進丹墀;天鼓鳴時,萬聖朝王參玉帝。又至那靈霄寶殿,金釘攢玉戶,彩鳳 舞朱門。復道迴廊,處處玲瓏剔透;三簷四簇,層層龍鳳翱翔。上面有個紫巍巍,明幌幌,圓丟丟,亮灼灼,大金葫蘆頂。下面有天妃懸掌扇,玉女捧仙巾,…琉璃 盤內,放許多重重疊疊太乙丹;瑪瑙瓶中,插幾枝彎彎曲曲珊瑚樹。正是天宮異物般般有,世上如他件件無。金闕銀鑾並紫府,琪花瑤草暨瓊葩…」

      雖說此景只應天上有,但人們往往不會滿足於腦海裡的馳騁想像,而是致力在塵世中尋找參照物、替代物。單從建築的規模來看,許多人會以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-北京紫禁城來作比照。

      然而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,可以對照天宮的建築群,理應是其環境氛圍能稱得上超凡脫俗,遠離世俗煩擾;同時由於是群仙居住之地,建築的佔地面積也該廣闊大度;最重要的是在精神內涵上,必須是與源自道教經典的天宮概念一脈相承,換言之,其建築風格、主題需要切合道教之思想傳統。

      由此觀之,說道教五大名山(包括湖北武當山、陝西景福山、四川青城山、安徽齊雲山、江西龍虎山)之道觀群最是符合也不過份。此中又以武當山之道場是中國最大,其金殿亦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建築群,契合「覓至房」對極致房子的追求,因此成為本文此次的介紹對象。

https://youtu.be/gBWWlHi1dfU

Chinese bridge@Youtube | 4:03分鐘 | 2015年1月24日

      武當山本名仙室山(古有太岳、玄岳、大岳之稱),位於中國湖北省十堰市。從地理環境來看,其周圍奇峰特出,形成了所謂「七十二峰朝大頂」的壯闊美境,其中的主峰「天柱峰」更是達到海拔1612米。

      加上山上常年紫氣氤氳,風雲莫測,造就其超凡脫俗,不食人間煙火之氛圍。因此自漢朝以降,武當山已成為學道者修煉隱居之處。唐貞觀年間,唐太宗在此敕建五龍祠。於唐末,杜光庭《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》將武當山列入道教七十二福地(道教稱仙人居住之地為「洞天福地」)之一。宋、元之世,皇室封號武當山真武神,亦為元朝皇帝「告天祝壽」的重要場所。

      到明代,武當山更被封為「太岳」、「治世玄岳」,被尊為「皇室家廟」,成為道教第一名山。

      據考察,武當山上眾多的道教古建築始建於唐,於宋、元兩代得以擴展。到了明代是其鼎盛時期。明永樂年間,明成祖「北修故宮,南建武當」,動員軍民工匠30萬人,耗資數以百萬計,歷時14年,於武當山建成九宮八觀等33座建築群。

      嘉靖年間再有增修擴建。當時山間道觀總數曾達2萬餘間,其後部分珍貴宮殿被丹江口水庫淹沒,目前現存古建築有53處,建築遺址9處,占地面積約20多萬平方米。

      現在武當山除了是道教聖地,也是世界文化遺產、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單位。其景點分為金頂、南岩、紫霄、太子坡、五龍、老營六區,總面積逾312平方公里。有代表性的建築物包括:

金頂景區

https://youtu.be/y2lKh9rdjMc

Chinese bridge@Youtube | 3:28分鐘 | 2015年1月24日

太和宮:全稱「大嶽太和宮」,俗稱「金頂」,建於明永樂14年(1416年),位於天柱峰南側,明嘉靖年间,太和宮曾進行擴建,殿堂道房多達520間。

金殿:被譽為武當山的象徵,位於天柱峰頂,為銅製仿木結構建築,殿高5.45米,寬5.8米,深4.2米,重80 餘噸,外飾鎏金,結構殿身的立柱、梁枋以及瓦鱗、窗櫺、門檻等諸形畢備。而金殿內供奉的真武大帝、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將等神像,均為銅鑄鎏金,刻畫栩栩如生。

轉運殿:位於天柱峰前小蓮峰上。於元大德十一年(西元1307年)鑄,高2.44米,闊及深均為2.165米,懸山式屋頂,全部構件為分件鑄造,卯榫拼裝,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築。

南岩景區

天乙真慶宮:建於元至元二十七年,是中國古代石建築的代表。採用石砌仿木結構,殿梁、柱、枋、門窗、斗拱、吻飾等等,全部是用青石雕鑿成構件,然後榫卯拼裝而成。並建於懸崖之上,建了二十多年才竣工。其工程之大,難度之高,至今仍使人咋舌。

紫霄景區

紫霄宮:位處展旗峰下。整個建築採用皇家建築法式,於中軸線上分佈五級,由下而上依次建龍虎殿、碑亭、十方堂、紫霄大殿、父母殿,逐次升高,兩側設置配房等建築。現時為武當山道教協會之所在地。

太子坡景區

皇经堂:是住廟道士誦經拜神的場所,至今還保留有明清兩代的許多建築工藝和作法,具有歷史和研究價值。

九曲黄河墙:依山勢起伏建有71米長的紅色夾牆,牆體厚1.5米,高2.5米,渾圓平整,弧線流暢悅目;配以綠色琉璃瓦頂,猶如兩條巨龍盤旋飛騰,體現了道教對有九种功德之布施者的庇佑思想。

復真觀大殿:又名“祖師殿”,是複真觀神靈區的主體建築,建於明永樂十年,因經清時多次維修,保留明清的建築技術及藝術。同時大殿內供奉真武神像和侍從金童玉女,為武當山全山最大的彩繪木雕像,歷時600年而不衰。

五雲樓:也叫五層樓,高15.8米,是現存武當山最高的木構建築,完全依山而建,並採用了民族傳統的營造工藝,牆體、隔間、門窗均為木構,各層內部廳堂房間因地制宜,各有變化。五雲樓最有名之處就是它最頂層的“一柱十二梁”,也就是說,在一根主體立柱上,有十二根梁枋穿鑿在上,交叉迭擱,計算周密。這一純建築學上的構架,是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傑作。

老營景區

玄岳門:位於武當山鎮東4000米處,為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,是「治世玄岳」石坊的俗稱,於明嘉靖三十一年(西元1552年)敕建,為三間四柱五樓式的仿木石構建築,全部是用巨型青石雕鑿成構件後榫卯而成,雕飾出仙鶴、瑞雲、游龍、如意及八仙等圖案,工藝精湛細膩,顯示出當時石雕藝術的最高水準。

玉虛宮:位於武當山北麓,全稱「玄天玉虛宮」,因真武神被封為「玄天上帝」、「玉虛師相」而得名。建於明永樂十年(1412年),嘉靖年間擴建,起有三城,即外樂城、裡樂城和紫金城,城中有城,據說當時規模與北京故宮是不相上下,各種建築多達2200多間,是武當山規模最大的宮觀。現今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,武當山都會在這裡舉行盛大的三月三廟會來慶祝真武祖師的誕辰。

武當山建築佈局及風格

      道教建築一般稱為「觀」,本義就是高的樓臺,亦是道士用以窺測無上天意所在的地方。到唐朝開始有道觀被稱為「宮」。此與當時皇室崇道政策有關。唐代皇室尊奉老子為祖宗,於乾封元年(666年)追號老子為「太上玄元皇帝」。由於是「皇帝」的緣故,所以其道觀可當宮殿般稱看待。自此規模較大並由帝王敕封的道教建築亦多稱為「宮」。

      到了明成祖,更是由於供奉真武大帝的關係,在武當山興建了仿如北京故宮風格的建築群。例如玉虛宮是採用宮殿規格和形式,按三朝五門、前朝後寢的原則佈局。

      道教建築在功能上基本上分為神殿、膳堂、宿舍、園林四部分,並多採用傳統式院落佈局,由數進縱向的三合或四合院落組成,整體呈長方形。這種佈局中軸對稱,各主要殿堂(神殿)都佈置在中軸線上。每個殿堂兩廂各設配殿或房舍,連同中間的庭院構成一個三合或四合院落。各進院落再因應地形地勢、建築標高及形制、庭院空間等不同而靈活佈置配,為整個建築群形造出層次分明、依次遞進的形態佈局。

      而武當山的建築總體佈局正是以宮觀為核心,置於在內聚型盆地或山助臺地之上,在附近地帶則分佈庵堂神祠,岩廟則占峰踞險,形成群星拱月之象;在建築主題上乃取材自「真武修仙」的道教故事,處處體現道教「天人合一」的核心思想。而福壽康寧園的古樸園林佈置,則表明了道家對返璞歸真和靜心修煉的追求及堅持。

      在西遊記中,孫悟空大鬧天宮時與不少天兵神將交過手,惟獨不見真武神出陣應戰。試想真武大帝作為劍仙戰神,能力當不下於二郎神。倘若當時能與大聖爺一戰,最後說不定無須驚動如來佛祖來收拾局面,亦未可知矣!


武當山位置:


注:本文取材自吳承恩的西遊記、中文維基百科、百度百科、中國武當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。而圖片除了"逍遙谷"是Bernalicious的作品,"武當山金殿"引自武當網外,其餘均來自Gisling的作品。
Ads Blocker Image Powered by Code Help Pro

您正在使用廣告攔截器

營運網站不易,廣告收入是我們的現時唯一的收入來源,請關閉您瀏覽器上的廣告攔截器以支持本站,感謝!